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成员馆动态

馆地结合收集双遗文献 内外并举弘扬世遗文化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推出双遗文献区

编辑:  日期:2019-09-17  访问次数:58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5)》指出:“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城北,襟带运河,毗邻良渚。习总书记深情寄语:“大运河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要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这一金名片”。2019年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同志指出,在大运河文化推广上,“要有浙江担当”。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曾两次到良渚调研,作出了“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这一判断。我校身处两大文化遗产之间,文化地理条件独一无二。如何利用好宝贵的文化地缘优势,以文化机构的自觉和眼光,积极弘扬世界文化遗产?交院图书馆不囿于院墙之内,不困于书斋之中,走出了一条馆地结合、建设资源的新路。

 

浙江交院图书馆有意识地对两大遗产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一方面,发挥图书馆文献集成的主渠道作用,对运河和良渚文化遗产主题的正式出版物重点收集;另一方面,通过与两大遗产所在地政府机构和文化机构的积极合作,受赠地方志、民间运河研究读本等文献,并设立了专架展示。我们受赠的特色文献有:与杭州市拱墅区宣传部指导的社会文化组织拱宸书院合作,受赠反映大运河当代社会文化风貌的系列专刊《拱宸》,集齐从2014年创刊号至今的所有36期刊物;与杭州市运河旅游文化集团合作,受赠大运河国际诗会《运河诗卷》、《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蓝皮书》、;与良渚街道合作,受赠《良渚》文化生活读本;与良渚遗产区管委会合作,受赠良渚系列研究丛书。

 

此外,结合我校交通类专业建设的优势,我馆对我校师生制作的桥梁模型进行了陈列,并将富有运河文化代表性特征的扬州五亭桥模型与运河文献放置于同一区域,给予读者更直观形象的体验。

目前,我馆双遗文献包括了多维度、多来源、多形式的文献,初步形成了特色,为进一步弘扬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和良渚文明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