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成员馆动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塞尚到无极——抽象艺术的发展和欣赏”星空读书沙龙顺利举行

编辑:  日期:2024-06-17  访问次数:10


5月28日下午,由图书馆、星空读书会、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教职工读书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从塞尚到无极——抽象艺术的发展和欣赏》讲座在图书馆五楼顺利举行。图书馆徐明馆长、张晓泉副馆长和80名杭电师生参加了讲座。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高诚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叶仁道副馆长主持了讲座。

沙龙伊始,高诚向图书馆杭电文库捐赠个人画作《意向建筑系列》,徐明代表图书馆接接受捐赠并向高诚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高诚老师先梳理了西方艺术史的演进,赏析了米勒《晚祷》、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等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等一路发展而来的西方具象写实绘画。然后由印象派创始人莫奈作品《干草堆》入手,详细讲述了由印象主义到抽象艺术的缘起和发展,从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开始,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马列维奇,这些画家不断开拓发展了立体主义(cubism)、野兽派(Fauvism)、荷兰新造型主义(风格派)(Neo-plasticism)、至上主义(Suprematism)……

从塞尚《圣维克多山》“解放形状”到马蒂斯《戴帽子的妇人》“解放颜色”,高诚老师生动剖析了一幅幅抽象主义艺术作品,认为抽象艺术不断从严谨规范的古典艺术中让形状独立、色彩独立,也就是艺术自觉的觉醒。脱离了画什么的桎梏,画家怎么画才成为艺术的本质,才有了自由绚烂的现当代美术作品。

抽象绘画因为没有可辨识的客观世界和可解读的故事内容,于是更促迫每一个观众去透过表象去看画作背后那个不可见的世界,可能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可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所以当真正直面蒙德里安永远手绘的直线和色块而感动落泪的观者,都是触动了和艺术家一样的情感和追求。

通过赏析波洛克、Agnes Martin、马克.罗斯科、李崇焕等当代画家的作品,高老师总结以波洛克为代表的一批二战后的美国抽象艺术家,更强调个体内心世界的表达。

而在东方,东晋王献之《鸭头丸帖》亦因最早的艺术自觉受到最多的关注和推崇。颜真卿《祭侄稿》的真情流露,张旭、苏轼、黄庭坚、倪瓒、徐渭、八大上人、黄宾虹等等中国历代书画家反反复复地同题材创作,都一直在追求的是蕴含在笔墨里的抽象哲学——每个人的个性和内心。

塞尚曾说:“描绘自然不是复制对象,它实现了人的感觉。”赵无极曾说过:“是塞尚帮助我重新成为了中国画家。”

讲到东西合璧的赵无极,高诚老师分享了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的2023年《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在详细赏析了赵无极的抽象绘画后尝试提炼中国书法审美意趣。他说一般人看赵无极总是会联想到宇宙啊,山川啊,海洋啊,云雾啊等等。再理解的深一点,可能会感受到混沌,漂浮,喷薄,迷离,纵横等等。但这是一种解读具象作品时的一种切入方式,这样看看几张还行,看多了就看腻了。可赵无极是一位抽象画家呀。他不可能用他的抽象笔墨去还原那种客观的感受。当然他的抽象绘画也不是无中生有和一蹴而就的,他也经历了从写实到写意到装饰性到符号化,再到抽象到写意。支撑这个路径发展的背后的核心思想是书法,赵无极说好的书法家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画家。所以其实看他的作品的一路演进,仿佛看到从金文甲骨到行楷再到狂草再到篆籀的变化,有趣的是他自己的签名一直保持隶书的风格。但如果只是迷恋书法,赵无极也不可能成就如此伟大的作品。自动书写的背后依然要回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艺术家,虽然创作抽象表现作品,却有大量的致敬和哀悼和纪念性主题作品。综观赵无极的作品,在力量与精巧,速度与空间,敏感与平和,天才与无知,笔墨与色彩,在两个传统两种文化中以及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挣扎中的完成了一种诗意的抗争。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内容多多,大家都听得饶有兴致,幽默生动的分享和问答总是让现场众人发出会心的笑声。之后的交流分享好多老师直呼精彩过瘾,建议像我校理工类的学校多举行这样的艺术讲座,提升大家的艺术滋养,也感谢高诚老师和图书馆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机会。讲座最后,大家一起留下合影记录难忘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