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日期:2024-11-14 访问次数:10
11月8日下午,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图书馆、星空读书会共同主办,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办的“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人工智能”主题读书分享会在图书馆五楼杭电文库顺利举行。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李琳、图书馆副馆长张晓泉,以及80余名师生现场参加了分享会,线上3000余人次观看了本次直播。理学院院长邓重阳教授、计算机学院学术副院长余宙教授、理学院饶文嘉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读书分享会由图书馆馆长徐明教授主持。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2024年10月8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J·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和杰弗里·E·辛顿(Geoffrey E. Hinton),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今年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使用物理学的工具来开发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当今强大的机器学习的基础。霍普菲尔德创造了一种关联记忆,可以存储和重建图像和其他类型的数据模式。辛顿发明了一种能够自主发现数据中属性的方法,从而执行识别图片中的特定元素等任务。简而言之,两人利用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从而构建了机器学习的基础。此消息一经发布后,就让很多圈内圈外的人颇感意外: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本次分享会重点围绕“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就“怎么看”和“怎么办”两条主线展开认真探讨。邓重阳首先从其个人著作《这是为大一新生而写的数学书》谈起,将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哲学思想与现代数学、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畅谈了所有事物本质上可视为函数的观点。他分析认为,物理学在探索物质运动规律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具有自主体验和学习物理规律的能力,从而发现或验证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人工智能技术如同历史上的蒸汽机等技术一样,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潜力。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新的技术挑战与应用也必将不断涌现,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余宙向大家隆重推荐了《走进人工智能》(吴飞著)这一科普图书。他认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方面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物理学和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思路。为此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知识。他认为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交叉学科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改变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例如通过构建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现象,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又如通过数据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学科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饶文嘉重点推荐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曹天元著)一书。他探讨了人工智能研究如何受到物理学启发,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发展与物理学概念的关系,强调了物理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独特贡献。他强调,随着ChatGPT的出现,物理学界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再次高涨,物理学家开始尝试用物理学模型方法去理解AI模型,尤其是在提取和应用物理概念于神经网络方面。在他看来,ChatGPT大语言模型的诞生不亚于人类学会语言。他提出,可以将大语言模型看作是人工智能与进化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谈及“本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给当代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科研择业等方面有哪些启示”这个话题时,邓重阳引用孔子名言“君子不器“,鼓励当代大学生不应受限于专业标签,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开展学习与研究,强调不同学科视角的综合对于全面理解事物的重要性。同时,大学生应主动探索知识背后的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盲目接受既定知识。余宙则探讨了AI技术对于大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开始了解AI其应用范围,鼓励利用AI解决跨学科问题。饶文嘉建议同学们在专业领域之外接触其他学科领域,例如量子力学的概念,以拓宽视自己的视野和激发新的思路。
在交流互动环节,大家就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人工智能与人类就业失业的影响等问题提出疑问。三位主讲嘉宾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哲学博士戚陈烔老师作了精彩点评。他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哲学、认识论以及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人工智能和哲学思维方面的关系。他还深入探讨了AI与人类思维的差异,以及未来人类如何在与AI共存的环境中寻找到新的生存意义。
本场读书分享会,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物理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平台,也激发了大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与好奇心。通过专家的精彩分享与现场互动,大家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增强了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的意识。图书馆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多元化、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全校师生的学术成长与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