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日期:2024-11-21 访问次数:10
由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中国计量大学第十六届读书节活动《从仰望星空到太空移民——月壤探索与人类深空旅行的未来》科普文化讲座,于11月12日晚在中国计量大学闻厅二楼报告厅如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郑永春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师生们带来《从仰望星空到太空移民——月壤探索与人类深空旅行的未来》科普专题讲座。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氛围热烈,来自光电、理学、经管、机电、量新等学院的近300位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总支书记郎杰斌等出席了活动。
郑永春教授一出场便被全场师生的热情包围,他作为浙江人,对这份热情的欢迎十分珍视,这也使得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和融洽。郑教授讲到第一次来到中国计量大学,看到仰仪楼、环宇楼这些命名,宛如回到了天文系,感到非常的亲切。讲座伊始,郑永春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了长征二号、长征五号、天和核心舱以及中国航天员乘组的情况,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娓娓道来。他讲到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史研究最长的国家,很多史料至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中国自古以来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说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包含着深厚的天文底蕴。随后从深空探索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介绍了人类对于火星探索与认识,从观测火星的历史,到世界各国探测火星的征途,再到地火土壤对比分析,极大地拓宽了大家对这颗红色星球的认识和理解。
郑永春教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深空旅行的精彩演讲。他的演讲内容涵盖了空间探测器的科学原理,对“火星人”及外太空种植的畅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事例,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语言。郑教授不仅分享了他对深空探测的深刻见解,还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事例和个人感受,让同学们对深空探测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此外,郑永春教授提到面对浩瀚无穷的宇宙,我们人类要始终怀有谦卑之心,他鼓励同学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寻找自我独特性,努力做到行业前列,实现自我价值。
在讲座过程中,现场同学积极参与,与郑永春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从木星的特性到火星探测可行性,每一个问题都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郑教授向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鼓励,勉励同学们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主动拓展科技视野,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勇敢表达。活动最后郑永春教授提笔留下“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宇宙”的题词。
科普教育肩负着传播科学精神和文化的重要使命,科普文化讲座作为我校读书节的亮点活动之一,旨在激励学生们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追求科学的真谛,培养师生对科学的热爱,倡导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共同营造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师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增强校园内的学术氛围。未来,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将继续举办此类讲座,展现科学的无限魅力,激发师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大家深入探索科学的奥秘。、
【嘉宾介绍】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理学博士,2016年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参与月球与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工程,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曾任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学术秘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伙伴实验室学术秘书等。被评为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领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优秀会员,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有功人员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