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日期:2025-07-04 访问次数:10
2025年5月21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古琴协会举办第二期“古琴雅集”活动,本期主题为“琴者情也:中国古琴中的抒情传统”。活动特邀青年古琴演奏家、学者周家辉老师主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古琴协会师生参与,在琴音与讲述中,感悟古琴之情、抒情之道。
溯源千年:古琴的历史与文化延续
讲座伊始,周家辉老师从“琴者情也”的文化意蕴谈起,指出古琴自古以来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人格修养的象征。在历史演进部分,他系统梳理了古琴的发展脉络:从上古伏羲制琴、神农听琴的传说,到春秋战国雏形初现,汉代制度化定型,唐代艺术高峰,宋元流派分化,明清风格演变,直至近现代的复兴重建。讲座还重点介绍了古琴谱的演变,从早期文字谱到实用性更强的减字谱,以及历代流传的“神奇秘谱”,让听众对古琴文化的文献体系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抒情传统:在琴音中感知情、物、史的交融
讲座的第二部分聚焦古琴音乐的“抒情性”。周老师指出,古琴音乐具有浓厚的即兴性与内向性的美学特质,它不是单纯的旋律呈现,更是一种“情与物”“音与人”交融的表现形式。
为直观展现这一点,他现场演奏了三首经典琴曲。一曲《流水》,七十二滚拂波动跌宕,琴音如潺潺流水,展现自然与情感的统一;一曲《广陵散》,节奏激烈、指法多变,表达愤慨与对尊严的坚守;节选演奏的《樵歌》,则以野意旋律与吟挠技法再现渔樵意象,寓含普通人命运的深意。
讲述与琴音交织,展现出古琴在“物—情—音”“诗—史—人”之间的抒情结构,听众无不沉浸其间,心有所动。
琴话交流:从初学到审美的师生共谈
在互动交流环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戚音、李飞鸿等老师围绕古琴学习的实践问题展开探讨,包括初学者如何入门、每日练习应如何安排、审美能力如何提升等。周家辉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耐心回应,强调最重要的是热爱、坚持与专注——唯有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水到渠成”。他还推荐了古琴学习者必听的“老八张”经典录音专辑,以及龚一、李祥霆等当代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并建议初学者阅读《古琴》一书,从技艺到文化全方位理解古琴的精神内涵。
琴音不息:愿雅集长存于心
活动结束后,参与师生纷纷表达了对本次雅集的高度评价。许多老师表示,讲座不仅提升了自身对古琴的理解,更激发了深入学习古琴文化的兴趣。周家辉老师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令人敬佩,期待今后能有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古琴活动,持续推进高雅艺术在校园中的传播与生长。
“琴者情也”,情之所寄,音之所达。在数字喧嚣的当下,古琴以其悠远之音,仍能拨动人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古琴雅集,愿为琴音留声,为文化存根。